本网讯(通讯员 干元 文/图)近日,在2025年湖北省首届职业学校学生红色全景数字资源创意大赛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拍摄制作的两部作品《解码61号:中共中央的武汉记忆》和《英雄城市 抗战烽火》从全省136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双双荣获一等奖。凭借省赛的优异表现,两部作品获得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的资格,在全国824件参赛作品的激烈角逐中,均获二等奖。


本次大赛以“技术赋能红色记忆,数字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鼓励参赛者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对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等红色资源进行全景化呈现与创新性表达,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力与感染力,充分发挥其在思政育人中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新时代思政育人工作注入澎湃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本项赛事,自7月下旬接到比赛通知后,迅速组织教师遴选学生、组建团队,全面启动备赛工作。参赛师生多次深入红色纪念馆开展实地拍摄与调研,为作品创作积累丰富的一手素材。由杨莉老师和李甦老师共同指导的作品《解码61号:中共中央的武汉记忆》,以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为叙事空间,借助全景影像与热点交互技术,生动复原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国共产党早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由干元老师与谢欣老师指导的作品《英雄城市 抗战烽火》,以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为创作基础,紧密结合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深入挖掘武汉作为抗战重要指挥中心的历史贡献,通过全景叙事与多媒体音画融合,打造出一部史实与情感交织的数字化红色作品。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全程带领学生团队反复打磨、精益求精。从前期携带360°全景相机深入革命纪念馆实地采集素材,到后期完成场景建模、热点嵌入、配音配文与交互逻辑设计,师生团队共同克服多项技术难题,长期坚守在学校与拍摄现场一线,将通信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与红色文化教育有机融合,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与高度的敬业精神。最终,两部作品凭借深厚的历史内涵、创新的技术呈现与流畅的交互体验,在省赛中包揽2项一等奖,并在全国赛中斩获2个二等奖,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推动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育人方面的创新实力。

获奖团队指导学生拍摄作品
指导教师表示,“数字技术为红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教学与创作要求。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不仅成为技术的使用者,更成为红色精神的当代解码者与传播者。”两件作品的获奖,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红色资源+数字创新”融合育人模式上的成功探索,也集中体现了学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深化实践育人方面的积极成效。
未来,学校将继续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前沿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拓展“红色+数字”育人新路径,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